2016.08.17

[天下雜誌604期 專訪]一台車跑遍爪哇島 三年開發六百個通路

 
儘管產品比當地白牌貴上好幾倍,消費者卻甘願買單。大通電子轉進印尼市場,三年就開拓出超過六百個通路,在世界第四大人口國,把滾滾人潮變錢潮。






世界第四大人口國印尼,內需市場怎麼打?來自彰化的中小企業大通電子,如何在三年內在印尼開拓出超過六百個通路?

雅加達的卡拉巴加丁(Kelapa Ga-ding)區域,有美國學校、外國餐廳,猶如台北天母。在本區最大的樂天量販店,一進門就看到來自台灣的數位電視天線,佔據顯眼貨架。

大通電子印尼分公司總監劉謙興,穿著印尼傳統蠟染襯衫,驕傲地說,「大通的數位天線,一年多前上架,半年內就殲滅了兩個低價品牌,從兩個排面擴張到五個。」

印尼數位天線市場龐大,因為有線電視能負擔者少,估計八成消費者都是看免費的無線電視,目前僅一%用戶有數位天線,還有百倍的成長機會。



水土不服 硬著頭皮也得做

剛滿四十歲的劉謙興,在大通電子已經第十六年,從業務做到台北分公司主管。二○一三年夏天,他第一次到雅加達,在購物中心嗅到商機,人潮就是錢潮。「覺得印尼比台灣還有錢,非常敢消費,」這是他的第一印象。

同年秋天,劉謙興滿懷希望到印尼開疆闢土,沒想到迎接他的是一連串的打擊。

「說老實話,一下飛機就想回家,」他聽老台商說,融入當地生活,必須吃路邊攤,就在路邊吃了炸豆腐,結果上吐下瀉兩個星期,還得了重感冒。

最大的驚喜是,才外派一週,他就接到太太電話告知懷孕。這時候劉謙興心中只有一個念頭:「我到底在這裡幹嘛?」

除了水土不服,跑業務也吃閉門羹。劉謙興一開始想找代理商,但儘管大通在台灣是行車紀錄器領導品牌,在印尼卻從零開始,價格又比中國或本地貨貴三到五倍。頭一個月,代理商連電話都不回。

但他硬著頭皮也得做。劉謙興透過店家聯絡上游,店家看他碰壁多次,反而對大通產生興趣,開始進貨。到雅加達的半年,劉謙興終於拿到印尼第一筆訂單,「雖然才一百多萬台幣,那天晚上還是高興得睡不著,」他說。


從店家開始攻城掠地,大通電子一點一滴打入市場。

劉謙興觀察,歐洲大牌數位天線也賣到印尼,但比大通貴五成,代理商又不積極,銷量很差。大通的天線價格約八百台幣,是當地白牌貨的三至五倍,但大通每月可賣近三千支,是熱銷冠軍。

為何消費者願意多付錢?大通強調數十年為歐美品牌代工經驗,數位天線外型流線時尚,有別於一般魚骨天線,受年輕消費者喜愛。

剛卸任的前雅加達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林立凱認為,大通不像一般台商只想找代理商,而是投注資源成立分公司,直接與通路建立關係。

除了打開通路,大通更獲獎肯定。過去一年內,大通的數位電視天線獲得印尼當地最大IT雜誌集團與政府機構,共五個最佳品牌獎,是唯一獲獎的台灣中小企業。


談生意前,先懂「印尼時間」

儘管印尼佔大通的營業額還很少,他們看的是未來。大通電子執行長王英隆說,印尼是未來重要戰略市場。「我們看十年發展,」他期待,印尼十年內可以佔國際銷售額的一成,會是台灣市場的五到十倍。


在印尼做生意很不一樣,劉謙興說,在台灣談生意很有效率,但印尼人喜歡聊天,從老婆家人問到生活瑣事,最高紀錄曾聊了兩小時,才花五分鐘談正事,談完還要吃飯聊天。「早上出門半夜才回家,一筆訂單就花了一整天,」他說,這就是印尼的習慣。

另外一個不同,是「印尼時間」。劉謙興和人約開會,對方因為塞車晚了一個多小時,他一開始很生氣,但後來發現雅加達的塞車問題嚴重,遲到、甚至放鴿子實在太常見,生氣沒用,只能適應。

劉謙興以閒聊與吃飯跟店家搏感情,甚至開班授課。一五年初,印尼最大電器通路、有七十家門市的 「電器城」,邀請他幫爪哇島門市近百位幹部上課,教他們賣大通產品。

除了實體門市,大通也走入電商平台,包括Lazada、Tokopedia等二十家電商,大通的藍牙音樂播放器與數位天線,皆為同類商品銷售冠軍,許多店家更主動來電談合作。

劉謙興與十五位當地雇員,在印尼開拓出超過六百個通路,遍及量販店、電子賣場與通訊行。一五年營業額是一四年的兩倍,而今年上半年營業額,比一五年同期成長六成。


努力被看見 員工會更賣力

業務員出身的劉謙興,發展出獨特帶人心法。劉謙興一到印尼,就帶著五位業務員花整整三週,以一輛休旅車,跑遍爪哇島十個大城,貼近觀察當地消費習慣。他的出差津貼,比別家公司高五成。「當業務員不把出差當苦差事,公司業務就會開展,」劉謙興說。


員工的獎勵制度也不同。劉謙興說,有次訪客來,稱讚公司很乾淨,他就立刻公開表揚。業績有進步也馬上頒發獎金,員工覺得被看見,才會更加努力。


劉謙興樸素的辦公室裡,有一架戰鬥機模型。這是中國第一艘自製航母遼寧號的艦載機,而第一位成功著艦飛行員戴明盟就是他的偶像。「如果印尼是大通在海外的第一艘航空母艦,我期許自已就是第一位飛行員,」他說。

給自己多少時間?劉謙興跟員工去千年神廟婆羅浮屠時,打了一個寫著「十年」的墜子,「時時提醒自己深耕印尼至少要十年,不是觀光客,走馬看花兩、三年就回去。」


在地智慧錦囊

1.不依靠代理商,而是自己投入資源設點,貼近消費者與市場

2.與客戶閒聊,要比談生意花更多精神。盡量加印尼人臉書好友,看他們關心什麼議題;在咖啡店與購物中心,觀察當地消費者,找出需求

3.給出差業務員比別家公司高50%的津貼,讓業務員喜歡出差,公司業務才會開展

4.時常給員工小獎勵,鼓勵積極表現

5.行事曆記錄員工每天工作進度,隨時耳提面命,磨練員工責任感


印尼風險 投資環境不友善 基礎建設是痛點

在印尼投資,最大的風險就是政治與基礎建設。


政治方面,8月初印尼總統佐科威才改組內閣,更換12位部長,是一年來的第二次。佐科威是因應低迷的消費與出口,安撫全球投資人,宣示將加速改革腳步。


改革也體現在個人所得稅查核。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副代表蔡允中指出,根據統計,印尼只有十分之一的國民申報所得稅,逃漏稅嚴重,佐科威也祭出逃稅赦免法案,希望讓流失的稅基補回來。


對於外國投資者,印尼向來對於經營業種有諸多限制,例如,零售與餐廳一定要與當地人合夥,外國人也不能擁有土地。儘管這些規定這幾年都有逐漸放寬的跡象,依然是不小的障礙。


基礎建設是另一個痛點。雅加達塞車嚴重,15分鐘的路程在尖峰時刻,可能動彈不得2小時。不過,印尼在進步。林立凱說,卡拉巴加丁前幾年逢暴雨必淹水,2、3天才退,但今年卻大有改善,幾小時水就退了。


針對塞車,在雅加達經營New Brides婚紗的台商張鴻銘也觀察到進步。雅加達有獨特的馬路生態,例如,小販兜售物品,甚至街頭藝人帶猴子表演賺錢,去年開始警察嚴加取締,如今已不復見,可見政府真心要整頓交通。